引言
在中华诗词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承载着诗人谭嗣同的壮志与豪情,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索这首《潼关》的原文、翻译、注释,以及与“昱”字的奇妙邂逅,领略其背后的深意。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泄”的拼音和组词,让这篇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潼关》原文与翻译
# 原文
```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
# 翻译
```
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环绕着这座古城,
秋风轻拂,吹散了马蹄的声响。
宽阔的河流与辽阔的原野依然觉得束缚,
山峦进入潼关后,也不再平坦。
```
注释
1. 终古:自古以来。
2. 簇:聚集。
3. 马蹄声:指战马奔跑的声音。
4. 河流大野:指黄河与广阔的原野。
5. 犹嫌束:仍然觉得受到束缚。
6. 山入潼关:山峦进入潼关。
7. 不解平:不再平坦。
谭嗣同与《潼关》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潼关》是谭嗣同在1887年游历潼关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不仅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更隐含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昱”字的奇妙邂逅
# “昱”字的含义
“昱”字在汉语中通常表示光明、明亮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昱”字多用于形容日光、月光等明亮的事物。例如,《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里的“日之升”即指太阳升起时的明亮景象。
# 与《潼关》的联系
在《潼关》这首诗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昱”字,但我们可以从诗中的意境中感受到一种光明、明亮的感觉。河流奔腾不息,山峦连绵起伏,这些自然景象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光明、希望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昱”字所蕴含的精神。
“泄”的拼音和组词
# 拼音
“泄”字的拼音为:xiè
# 组词
1. 泄洪: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渠道将水库中的水排放出去,以防止洪水泛滥。
2. 泄气:指失去勇气或信心,变得沮丧或失望。
3. 泄密:指泄露机密信息或秘密。
4. 泄愤:指通过某种方式发泄不满或愤怒的情绪。
5. 泄水:指通过管道或渠道将水排出。
结语
《潼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谭嗣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而“昱”字和“泄”字虽然看似无关,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却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领略了《潼关》的风采,还深入了解了“昱”字和“泄”字的含义及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希望这篇独特的文章能为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上一篇:《檐沟与天沟:屋顶的隐形守护者》
下一篇:《幽人未眠,城市灯火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