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诗意的对话与田园的呼唤

  • 文化
  • 2025-08-04 23:19:50
  • 5949
摘要: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山水田园不仅是自然的画卷,更是心灵的归宿。《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两首诗,分别出自唐代诗人王湾和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它们不仅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文将从这两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入手,探讨它们之间...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山水田园不仅是自然的画卷,更是心灵的归宿。《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两首诗,分别出自唐代诗人王湾和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它们不仅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文将从这两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入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并深入分析“次”字在《次北固山下》中的独特含义。

# 一、《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的原文与翻译

## 1. 《次北固山下》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旅人行走在青山之外,乘船在绿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两岸显得更加开阔;风势正顺,船帆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夜色中升起,江上的春天已悄悄进入旧年。

家书要寄往何处呢?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它带到洛阳。

## 2. 《归园田居》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诗意的对话与田园的呼唤

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诗意的对话与田园的呼唤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诗意的对话与田园的呼唤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性本来喜爱大自然。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诗意的对话与田园的呼唤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屋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烟淡淡,炊烟袅袅。

狗吠声从深巷里传来,鸡鸣声在桑树顶上响起。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诗意的对话与田园的呼唤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荡的屋子里有的是闲暇的时间。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如今总算又返回到大自然。

# 二、“次”字在《次北固山下》中的独特含义

“次”字在《次北固山下》中具有多重含义。首先,“次”可以理解为“停留”,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停泊,等待潮水上涨,以便继续前行。其次,“次”也可以理解为“顺序”,诗人通过描绘潮水、风帆、日出、春意等自然景象的变化顺序,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最后,“次”还蕴含着一种“次第”的意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万物生长的次序与规律。

# 三、《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的关联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诗意的对话与田园的呼唤

尽管《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描绘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次北固山下》中的自然景象虽然壮丽,但诗人更多的是通过这些景象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归园田居》则直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次北固山下》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情感,而《归园田居》则直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四、结语

《次北固山下》与《归园田居》两首诗不仅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分析这两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以及“次”字的独特含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更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