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 文化
  • 2025-08-08 15:39:57
  • 8876
摘要: 引言在中华诗词的浩瀚星河中,有无数璀璨的明珠,其中一首名为《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作,犹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辛弃疾的豪情壮志,更承载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本文将从这首诗的原文出发,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以及“惟妙惟...

引言

在中华诗词的浩瀚星河中,有无数璀璨的明珠,其中一首名为《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作,犹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辛弃疾的豪情壮志,更承载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本文将从这首诗的原文出发,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以及“惟妙惟肖”这一成语在诗中的妙用,最后结合诗人的志向,深入剖析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解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当时辛弃疾已年过六旬,被任命为镇江知府。镇江,古称京口,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军事要塞。辛弃疾登临北固亭,眺望长江,思绪万千,写下这首诗。

#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 译文

何处可以眺望到中原大地?满眼所见的都是北固楼的壮丽风光。

千百年来,兴盛与衰亡的事迹有多少?历史的长河绵延不绝,就像那滚滚东流的长江。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年轻时就统领着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隅,英勇战斗,从未停歇。

天下的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曹操和刘备。生出这样一位英雄的儿子,真是让人羡慕。

“惟妙惟肖”在诗中的妙用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惟妙惟肖”一词源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原意是指绘画技艺高超,能够将人物或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在《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惟妙惟肖”被巧妙地运用在描绘孙权的形象上。

# 孙权形象的刻画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孙权年轻时统帅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隅,英勇战斗的情景。这里的“万兜鍪”形象地表现了孙权麾下的军队众多,而“坐断东南”则突显了孙权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地位。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孙权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不畏强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 “惟妙惟肖”的妙用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曹操和刘备,进一步突显了孙权的卓越才能。诗人用“惟妙惟肖”来形容孙权的形象,不仅是因为孙权的形象栩栩如生,更在于他所展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军事才能。这种形象的刻画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孙权的风采,更让读者对孙权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辛弃疾的志向与《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正是他这种志向的体现。

# 志向的体现

辛弃疾在诗中通过对孙权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他通过对比曹操和刘备,进一步突显了孙权的卓越才能。这种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实际上反映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希望通过赞美孙权的形象,激发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 收复失地的愿望

辛弃疾在诗中还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的愿望。他通过对孙权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这种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实际上反映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希望通过赞美孙权的形象,激发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他通过对孙权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愿望。他希望通过赞美孙权的形象,激发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结语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史的回响与诗人的情怀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人物的佳作,更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篇。辛弃疾通过对孙权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更承载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收复失地的愿望。《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